第4章 除夕夜家宴
關燈
小
中
大
桌上擺著各色水果與鮮花,卻不是為了食用,而是因為熏香太重恐怕有礙食欲,於是取清幽甘甜的花果香氣而代替。
長公主是府中最尊貴之人,自然是列位於首座。
她雖年逾四十,但依然美得驚人。一身重紫常服,頭戴金鳳冠子,身材依舊苗條如少女,脖頸細長,弧線優美。但哪怕是家宴,她的妝容依舊淡而雅致,發髻也梳得一絲不茍,有端麗肅穆之美。
蘇蘅看著長公主的面容,雖然不敢徑直盯著她的面龐,但目光掃過,竟覺得自己的面容不大像親爹蘇璋,而更像養母康陽。
康陽的右手邊是蘇璋,左手邊分別是蘇璞、蘇葵。
蘇璞少有夙慧,得今上的喜愛,又比兩個妹妹年長八九歲,在她們尚未及笄時便已通判懷州,不常待在汴京,唯有一年中的年尾歲首才回到家中。
蘇璞長得像母親,此刻帶著銷金花樣襆頭,更襯得顏色如冠玉。他的行動舉止酷肖父親蘇璋,也是個隨意溫和的性子。
長公主思念兒子,此刻殷切切地看著兒子說話。
席間一共四五個人,後面卻立侍了十餘名添酒布菜的婢子。
蘇蘅大大方方走過去,坐在蘇璋旁邊的空位上。
蘇璞見她進來,不由一楞,笑道:“年前離家匆匆,未曾打量仔細,僅僅一年過去,阿蘅竟好似換了一個人。你的傷好些了嗎?”
蘇蘅還沒開口,蘇葵卻先開口:“她當街縱馬,馬發起瘋來把她摔在過路人身上,有那倒黴的人肉墊子墊著,她回來也不過是嚇得發燒,哪裏有什麽傷?”
“只可憐那人肉墊子是參加春闈會試的舉子,托你的福摔斷了手,此番怕是要再等三年。”
蘇葵白了蘇蘅一眼,見後者居然一反常態地不氣不惱,抿著嘴笑看她。
出語譏諷對方,就是要看個對方氣急敗壞的樣子,見對方不但不急,還笑吟吟的,蘇葵語氣不由緩下來三分,但還是不饒人的利嘴,“我還以為你有多大膽子,成日只愛在外胡鬧,叫人以為宗室女子都是你這樣的!既然膽子恁小,何必傷人又傷己!”
“葵兒,住口!事情已過去,不許再提。”康陽輕聲喝道。她的聲音雖含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但卻很溫柔。
康陽轉首,溫言問:“蘅兒,今日聽說你親自下廚,可是累壞了?庖廚中事何必你去做,有那春娘掌管就是。”
蘇蘅乖巧而簡短道:“兒不累。”這是她的真心話,只要能讓她出府,真的不累。
蘇璋見女兒在身邊落座,想到月前她誇下海口說能令康陽回轉心意,可她一身清爽從容地過來,半點油煙氣都不沾,不由微微欠身側過來,低聲問道:“蘅兒,當日所言,可有把握?”
蘇蘅見老爹的眉頭微微皺起來,可見是真的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她含笑,轉而故意學蘇璋略皺起眉頭,裝作嚴肅的樣子回答道:“爹爹放心,兒必不負爹爹所托。”
絲竹之聲愈發低下去,上第一盞酒,除夜家宴正式開始。
盡管是小家之宴,卻也不能將就。
宴席並非現代常見的流水上菜,杯盤堆疊,而是需要將酒水和菜肴嚴格搭配,有點像蘇蘅前世吃過的西餐。
酒共九盞,喝一杯酒便需換菜肴,吃新菜、撤舊菜。口味從輕盈到豐腴,從清淡到濃烈,主食和菜肴穿插著上,在微醺半酣間也能兼顧飽腹感。
第一、二盞酒與第三盞酒分別呈上的是時令幹鮮果拼與魚鲊。
幹鮮果子都是現成的,放在頭盞,謂之“勸酒果子”。
魚鲊則是時下流行的涼碟,是在廚房掌事的張春娘先做好的。
取鮮活草魚三四條,宰殺幹凈,裏外抹鹽,魚鰓和魚嘴裏塞些姜片和麻椒,腌上一天,鋪到砧板上,用布包住,壓上幾十斤重的青石板,除去多餘的血水。第二天,剁去頭尾,剔去骨頭,將魚肉片下來,碼入壇子,用米醋、食鹽、花椒、草果、陳皮拌勻,再倒進燒熟的芝麻油,封壇七日即成,之謂魚鲊。①要吃的時候取出裝盤即可。
水果和魚鲊都不算是昂貴的食材,但皇族宗室大多遵循自太//祖皇帝傳下來的這套用餐規則,以昭示儉之訓。
但即便是尋常的事物,以金盤托著玳瑁小碟盛裝,美器勝於美食,富貴之氣可見一斑。
見父母兄姊此時都舉杯禱祝,蘇蘅也有樣學樣,說了兩句吉祥話。
杯酒過喉下肚,席間的氣氛更加快活輕松。
蘇璞主講,蘇璋附和,主要是為了逗趣席間三個女子。講的無非是朝中大臣某某如何畏懼妻子,某某如何在酒宴上鬧了笑話之類的事,兩人一唱一和,活靈活現,有如親臨。
蘇葵和蘇蘅各自聽得津津有味,就連端莊嫻雅的長公主也不禁被他們父子倆逗笑,舉起寬大袍袖稍擋住面頰上那止不住擴大的笑意。
第四、五盞酒分別上的是炙子骨頭、煨牡蠣、南炒鱔、太平畢羅//幹飯;第六、七盞酒上的是甜食,蜜浮酥捺花與雕花蜜煎。
大都是一道菜配一道主食,份量不大,吃一兩口婢女便撤盤,所以吃到這裏蘇蘅還沒飽的感覺。
蘇葵見宴席漸漸吃盡,只剩兩盞酒,蘇蘅還沒有要將她做的菜呈上來的意思。她斜覷了一眼蘇蘅,又忍不住便來刺她,“你不是說你也做了餐食,怎麽快要吃完了也不見人呈上來?”
蘇蘅笑瞇瞇地往外一指,“這不是來了?”
只見婢女端了一個大海碗上來,風格與今晚的風雅宴席十分不搭。婢女揭開碗蓋,分小碗送到各人面前,熱騰騰的香氣冒出來,卻是青菜馎饦。
蘇葵噗嗤一聲笑出來,卻對康陽和蘇璋說話,“父親,母親,你們看阿蘅慌慌忙忙在廚房地擺弄了幾天,就做出這種東西?下回她要盡孝心便不必親自勞動了,這馎饦簡單至極,莫說是張春娘,就是我手下的小鬟婢也做得來。”
蘇璞卻溫煦道:“看文章容易寫文章難,吃東西容易做東西難,阿蘅從不沾陽春水,第一次下廚,能做出一碗馎饦來已經很不容易。”
這時候和事佬蘇璋本應該出來打圓場,但他沒有說話,眾人向他看去,只見以優雅風度著稱的駙馬都尉已經迫不及待地小口小口喝起馎饦來。
後人將馎饦算做湯餅之下的一類,殊不知湯餅的形狀、做法繁多,是個大家族。如水引、索餅、水滑面這樣條狀片狀的,自然得用筷子吃;但像馎饦、麻食這樣如柳葉舟或貓耳狀,無需用箸,用勺和著羹湯一起喝更美味。
“好鮮燙!”
蘇璋熱熱地喝一口下去,只覺得這寒冬大雪天氣裏的肚腸裏被一陣熨帖的暖流撫慰,驅散了周身寒浸浸的感覺。如此簡單樸素的食物,卻將剛才那些華美精致的宮廷吃食全比了下去。
長公主和蘇璞見他如此,便也嘗了一點馎饦羹湯,旋即面上都露出了訝異之色——竟然十分鮮美。
蘇璋回味,細細品咂,恍然道:“是胡椒啊。”
蘇蘅眨了眨眼睛,“爹爹好會吃,的確是豬骨和胡椒熬出的湯頭。”
那股暖暖的感覺便是胡椒帶來的。胡椒不僅帶來了溫暖,還增加了辛辣口味以豐富肉湯的滋味。而用大海碗端來是因為冬季嚴寒,大碗散熱慢,可保溫,否則這豬骨湯頭調的羹湯稍一溫冷便容易有膻味。
古龍說了嘛,食物只要是熱的,就不會太難吃。何況這東西本來就美味。
長公主揚眉,略吃驚,道:“我原以為豬肉腥膻之味太重,難以入饌,廚司做過一次,實在難以入口,從此便撤去了這菜,但蘅兒的手藝似乎更在一眾廚司之上。”
蘇葵知道父親是吃喝的專家,官家欽定他主修汴京飲食相關的書籍,而母親從小生長在皇宮大內,品味高雅,既然他們都首肯,她便只哼了一聲,不再說話,只捧著小碗小口啜飲馎饦羹——唔,的確好喝。
這也是蘇蘅為什麽先將馎饦呈上來的原因:先用豬骨湯將長公主的胃口暖和調動起來,接下來再端上來的肉菜自然比較容易讓她接受。
第九盞酒後,蘇蘅揚手,婢子又捧來一個大海盤。
這回連蘇葵都有些期待了,既然這是第九盞酒,那麽這大海盤裏裝的便是今晚壓軸的菜。往日這壓軸的一道都是張春娘親自精心調弄的,今日換了蘇蘅來做,不知口味相差幾何。
揭開海盤上的蓋子,只見盤子被做成太極圖案,紅汁白湯,鋪陳分明,互不相融,非但好看,而且很有儀式感。
一面是碼得方正、紅亮油潤的瑪瑙紅燒肉,割肉雖方,酥爛到不見鋒棱;另一邊是勾了薄薄水晶芡、晶瑩剔透的清燉八寶圓子,有如豆腐細嫩,顫巍巍包裹著冬筍、松仁、香蕈等雜色小丁。
蘇璋本來就饞豬肉,又是見識過蘇蘅的手藝的,話不多說,先夾起一塊濃油赤醬包裹著顫巍巍的紅燒肉。只見肉塊紅亮如瑪瑙,入口軟而不爛,肥而不膩,甜鹹的醬汁裹著煎過後收緊的肉皮,燉爛之後軟糯粘牙,精肉不幹不柴,一抿俱化。
康陽、蘇璞等人似乎對清淡風雅的八寶丸子更感興趣,以小金勺輕挖一塊入口,出奇的彈香細嫩,入口酥化,但不是豆腐那般全然的綿軟,其中的筍丁、香菇丁、松子給其帶來了油脂的芬芳和脆嫩的口感。
越好吃的食物越不能多吃,唯有淺淺一嘗,才有回味無窮的效果。所以蘇蘅特意做得少,不一會兒,紅燒肉和大肉圓便被瓜分殆盡。
蘇璋最惋惜,眼看太極盤見底,他夾著最後一塊瑪瑙紅燒肉猶豫:吃吧,吃完就沒了;不吃吧,饞勁兒還沒解。
蘇蘅見他們吃得愉快,連蘇葵也分不出口舌來尋她的麻煩,這時候才回答康陽的話。
“母親方才說,覺得豬肉腥膻難入口,因此以後再不食這類賤物。但其實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有的人生來不聰明天分不高,但只要肯好好教導,也未必不能成材。食物也是這樣的道理,只要肯用心烹調,食材無謂貴賤。”
蘇璋埋頭苦吃中見女兒不忘點題,連忙接道:“蘅兒說得有理。食飲雖微,而承於忠恕之道。菜蔬不對胃口,實非食材之過也,乃是廚司烹調不當之過。你看蘅兒,也不知道在哪學得的妙法,豬肉也可堪入口嘛,偶爾吃一吃,權當做是調劑胃口。”
見母親臉上也有意猶未盡的惋惜,蘇璞會心微笑,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爹和阿蘅說得有理。”
“既然蘅兒有這個孝心,那便偶爾吃一吃也無妨。”長公主餐罷,斂裾起身,悠悠瞥了蘇璋一眼,微笑道:“也省得你每月十五躲在書房偷偷吃。”
說罷,款款走了出去,留下石化的蘇璋:她早就知道了?
·
家宴後,蘇璋的心願達成,果然解了蘇蘅的禁足令,允許她過了元日的七天假便可以出門。
而歲除的第二日便是新歲第一天,康陽長公主按照慣例要回宮陪今上和太後一段時間,而蘇璋作為朝臣也需要參加盛大的朝宴,便也幹脆陪康陽一起進宮了。
正是因為這樣,蘇璋雖然解了禁足令,但並不很放心蘇蘅,又怕她胡鬧,只得絮絮叮囑她許多事,蘇蘅聆聽了教導後,二更才回到懷璧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午夜交正子時,爆竹聲喧徹夜闌,千門萬戶同放,竟如春雷一般。懷璧園位於公主府中地勢較高處,站在窗欞前就能看到汴京城中綻放的盛大的煙花,以內宮方向為最盛。雲端之上落星如雨,風吹不散,照亮天宇。
五光十色的花火照亮了仰頭看天的蘇蘅的臉。
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如此璀璨的煙火,對墻外陌生而繁華的街市的期待,朔風裏展展翻飛的金彩縷花與春帖幡勝,終於讓異鄉人蘇蘅在這時感覺到了些微的歸屬感。
作者有話要說: ①:參考宋《浦江吳氏中饋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公主是府中最尊貴之人,自然是列位於首座。
她雖年逾四十,但依然美得驚人。一身重紫常服,頭戴金鳳冠子,身材依舊苗條如少女,脖頸細長,弧線優美。但哪怕是家宴,她的妝容依舊淡而雅致,發髻也梳得一絲不茍,有端麗肅穆之美。
蘇蘅看著長公主的面容,雖然不敢徑直盯著她的面龐,但目光掃過,竟覺得自己的面容不大像親爹蘇璋,而更像養母康陽。
康陽的右手邊是蘇璋,左手邊分別是蘇璞、蘇葵。
蘇璞少有夙慧,得今上的喜愛,又比兩個妹妹年長八九歲,在她們尚未及笄時便已通判懷州,不常待在汴京,唯有一年中的年尾歲首才回到家中。
蘇璞長得像母親,此刻帶著銷金花樣襆頭,更襯得顏色如冠玉。他的行動舉止酷肖父親蘇璋,也是個隨意溫和的性子。
長公主思念兒子,此刻殷切切地看著兒子說話。
席間一共四五個人,後面卻立侍了十餘名添酒布菜的婢子。
蘇蘅大大方方走過去,坐在蘇璋旁邊的空位上。
蘇璞見她進來,不由一楞,笑道:“年前離家匆匆,未曾打量仔細,僅僅一年過去,阿蘅竟好似換了一個人。你的傷好些了嗎?”
蘇蘅還沒開口,蘇葵卻先開口:“她當街縱馬,馬發起瘋來把她摔在過路人身上,有那倒黴的人肉墊子墊著,她回來也不過是嚇得發燒,哪裏有什麽傷?”
“只可憐那人肉墊子是參加春闈會試的舉子,托你的福摔斷了手,此番怕是要再等三年。”
蘇葵白了蘇蘅一眼,見後者居然一反常態地不氣不惱,抿著嘴笑看她。
出語譏諷對方,就是要看個對方氣急敗壞的樣子,見對方不但不急,還笑吟吟的,蘇葵語氣不由緩下來三分,但還是不饒人的利嘴,“我還以為你有多大膽子,成日只愛在外胡鬧,叫人以為宗室女子都是你這樣的!既然膽子恁小,何必傷人又傷己!”
“葵兒,住口!事情已過去,不許再提。”康陽輕聲喝道。她的聲音雖含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但卻很溫柔。
康陽轉首,溫言問:“蘅兒,今日聽說你親自下廚,可是累壞了?庖廚中事何必你去做,有那春娘掌管就是。”
蘇蘅乖巧而簡短道:“兒不累。”這是她的真心話,只要能讓她出府,真的不累。
蘇璋見女兒在身邊落座,想到月前她誇下海口說能令康陽回轉心意,可她一身清爽從容地過來,半點油煙氣都不沾,不由微微欠身側過來,低聲問道:“蘅兒,當日所言,可有把握?”
蘇蘅見老爹的眉頭微微皺起來,可見是真的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她含笑,轉而故意學蘇璋略皺起眉頭,裝作嚴肅的樣子回答道:“爹爹放心,兒必不負爹爹所托。”
絲竹之聲愈發低下去,上第一盞酒,除夜家宴正式開始。
盡管是小家之宴,卻也不能將就。
宴席並非現代常見的流水上菜,杯盤堆疊,而是需要將酒水和菜肴嚴格搭配,有點像蘇蘅前世吃過的西餐。
酒共九盞,喝一杯酒便需換菜肴,吃新菜、撤舊菜。口味從輕盈到豐腴,從清淡到濃烈,主食和菜肴穿插著上,在微醺半酣間也能兼顧飽腹感。
第一、二盞酒與第三盞酒分別呈上的是時令幹鮮果拼與魚鲊。
幹鮮果子都是現成的,放在頭盞,謂之“勸酒果子”。
魚鲊則是時下流行的涼碟,是在廚房掌事的張春娘先做好的。
取鮮活草魚三四條,宰殺幹凈,裏外抹鹽,魚鰓和魚嘴裏塞些姜片和麻椒,腌上一天,鋪到砧板上,用布包住,壓上幾十斤重的青石板,除去多餘的血水。第二天,剁去頭尾,剔去骨頭,將魚肉片下來,碼入壇子,用米醋、食鹽、花椒、草果、陳皮拌勻,再倒進燒熟的芝麻油,封壇七日即成,之謂魚鲊。①要吃的時候取出裝盤即可。
水果和魚鲊都不算是昂貴的食材,但皇族宗室大多遵循自太//祖皇帝傳下來的這套用餐規則,以昭示儉之訓。
但即便是尋常的事物,以金盤托著玳瑁小碟盛裝,美器勝於美食,富貴之氣可見一斑。
見父母兄姊此時都舉杯禱祝,蘇蘅也有樣學樣,說了兩句吉祥話。
杯酒過喉下肚,席間的氣氛更加快活輕松。
蘇璞主講,蘇璋附和,主要是為了逗趣席間三個女子。講的無非是朝中大臣某某如何畏懼妻子,某某如何在酒宴上鬧了笑話之類的事,兩人一唱一和,活靈活現,有如親臨。
蘇葵和蘇蘅各自聽得津津有味,就連端莊嫻雅的長公主也不禁被他們父子倆逗笑,舉起寬大袍袖稍擋住面頰上那止不住擴大的笑意。
第四、五盞酒分別上的是炙子骨頭、煨牡蠣、南炒鱔、太平畢羅//幹飯;第六、七盞酒上的是甜食,蜜浮酥捺花與雕花蜜煎。
大都是一道菜配一道主食,份量不大,吃一兩口婢女便撤盤,所以吃到這裏蘇蘅還沒飽的感覺。
蘇葵見宴席漸漸吃盡,只剩兩盞酒,蘇蘅還沒有要將她做的菜呈上來的意思。她斜覷了一眼蘇蘅,又忍不住便來刺她,“你不是說你也做了餐食,怎麽快要吃完了也不見人呈上來?”
蘇蘅笑瞇瞇地往外一指,“這不是來了?”
只見婢女端了一個大海碗上來,風格與今晚的風雅宴席十分不搭。婢女揭開碗蓋,分小碗送到各人面前,熱騰騰的香氣冒出來,卻是青菜馎饦。
蘇葵噗嗤一聲笑出來,卻對康陽和蘇璋說話,“父親,母親,你們看阿蘅慌慌忙忙在廚房地擺弄了幾天,就做出這種東西?下回她要盡孝心便不必親自勞動了,這馎饦簡單至極,莫說是張春娘,就是我手下的小鬟婢也做得來。”
蘇璞卻溫煦道:“看文章容易寫文章難,吃東西容易做東西難,阿蘅從不沾陽春水,第一次下廚,能做出一碗馎饦來已經很不容易。”
這時候和事佬蘇璋本應該出來打圓場,但他沒有說話,眾人向他看去,只見以優雅風度著稱的駙馬都尉已經迫不及待地小口小口喝起馎饦來。
後人將馎饦算做湯餅之下的一類,殊不知湯餅的形狀、做法繁多,是個大家族。如水引、索餅、水滑面這樣條狀片狀的,自然得用筷子吃;但像馎饦、麻食這樣如柳葉舟或貓耳狀,無需用箸,用勺和著羹湯一起喝更美味。
“好鮮燙!”
蘇璋熱熱地喝一口下去,只覺得這寒冬大雪天氣裏的肚腸裏被一陣熨帖的暖流撫慰,驅散了周身寒浸浸的感覺。如此簡單樸素的食物,卻將剛才那些華美精致的宮廷吃食全比了下去。
長公主和蘇璞見他如此,便也嘗了一點馎饦羹湯,旋即面上都露出了訝異之色——竟然十分鮮美。
蘇璋回味,細細品咂,恍然道:“是胡椒啊。”
蘇蘅眨了眨眼睛,“爹爹好會吃,的確是豬骨和胡椒熬出的湯頭。”
那股暖暖的感覺便是胡椒帶來的。胡椒不僅帶來了溫暖,還增加了辛辣口味以豐富肉湯的滋味。而用大海碗端來是因為冬季嚴寒,大碗散熱慢,可保溫,否則這豬骨湯頭調的羹湯稍一溫冷便容易有膻味。
古龍說了嘛,食物只要是熱的,就不會太難吃。何況這東西本來就美味。
長公主揚眉,略吃驚,道:“我原以為豬肉腥膻之味太重,難以入饌,廚司做過一次,實在難以入口,從此便撤去了這菜,但蘅兒的手藝似乎更在一眾廚司之上。”
蘇葵知道父親是吃喝的專家,官家欽定他主修汴京飲食相關的書籍,而母親從小生長在皇宮大內,品味高雅,既然他們都首肯,她便只哼了一聲,不再說話,只捧著小碗小口啜飲馎饦羹——唔,的確好喝。
這也是蘇蘅為什麽先將馎饦呈上來的原因:先用豬骨湯將長公主的胃口暖和調動起來,接下來再端上來的肉菜自然比較容易讓她接受。
第九盞酒後,蘇蘅揚手,婢子又捧來一個大海盤。
這回連蘇葵都有些期待了,既然這是第九盞酒,那麽這大海盤裏裝的便是今晚壓軸的菜。往日這壓軸的一道都是張春娘親自精心調弄的,今日換了蘇蘅來做,不知口味相差幾何。
揭開海盤上的蓋子,只見盤子被做成太極圖案,紅汁白湯,鋪陳分明,互不相融,非但好看,而且很有儀式感。
一面是碼得方正、紅亮油潤的瑪瑙紅燒肉,割肉雖方,酥爛到不見鋒棱;另一邊是勾了薄薄水晶芡、晶瑩剔透的清燉八寶圓子,有如豆腐細嫩,顫巍巍包裹著冬筍、松仁、香蕈等雜色小丁。
蘇璋本來就饞豬肉,又是見識過蘇蘅的手藝的,話不多說,先夾起一塊濃油赤醬包裹著顫巍巍的紅燒肉。只見肉塊紅亮如瑪瑙,入口軟而不爛,肥而不膩,甜鹹的醬汁裹著煎過後收緊的肉皮,燉爛之後軟糯粘牙,精肉不幹不柴,一抿俱化。
康陽、蘇璞等人似乎對清淡風雅的八寶丸子更感興趣,以小金勺輕挖一塊入口,出奇的彈香細嫩,入口酥化,但不是豆腐那般全然的綿軟,其中的筍丁、香菇丁、松子給其帶來了油脂的芬芳和脆嫩的口感。
越好吃的食物越不能多吃,唯有淺淺一嘗,才有回味無窮的效果。所以蘇蘅特意做得少,不一會兒,紅燒肉和大肉圓便被瓜分殆盡。
蘇璋最惋惜,眼看太極盤見底,他夾著最後一塊瑪瑙紅燒肉猶豫:吃吧,吃完就沒了;不吃吧,饞勁兒還沒解。
蘇蘅見他們吃得愉快,連蘇葵也分不出口舌來尋她的麻煩,這時候才回答康陽的話。
“母親方才說,覺得豬肉腥膻難入口,因此以後再不食這類賤物。但其實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有的人生來不聰明天分不高,但只要肯好好教導,也未必不能成材。食物也是這樣的道理,只要肯用心烹調,食材無謂貴賤。”
蘇璋埋頭苦吃中見女兒不忘點題,連忙接道:“蘅兒說得有理。食飲雖微,而承於忠恕之道。菜蔬不對胃口,實非食材之過也,乃是廚司烹調不當之過。你看蘅兒,也不知道在哪學得的妙法,豬肉也可堪入口嘛,偶爾吃一吃,權當做是調劑胃口。”
見母親臉上也有意猶未盡的惋惜,蘇璞會心微笑,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爹和阿蘅說得有理。”
“既然蘅兒有這個孝心,那便偶爾吃一吃也無妨。”長公主餐罷,斂裾起身,悠悠瞥了蘇璋一眼,微笑道:“也省得你每月十五躲在書房偷偷吃。”
說罷,款款走了出去,留下石化的蘇璋:她早就知道了?
·
家宴後,蘇璋的心願達成,果然解了蘇蘅的禁足令,允許她過了元日的七天假便可以出門。
而歲除的第二日便是新歲第一天,康陽長公主按照慣例要回宮陪今上和太後一段時間,而蘇璋作為朝臣也需要參加盛大的朝宴,便也幹脆陪康陽一起進宮了。
正是因為這樣,蘇璋雖然解了禁足令,但並不很放心蘇蘅,又怕她胡鬧,只得絮絮叮囑她許多事,蘇蘅聆聽了教導後,二更才回到懷璧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午夜交正子時,爆竹聲喧徹夜闌,千門萬戶同放,竟如春雷一般。懷璧園位於公主府中地勢較高處,站在窗欞前就能看到汴京城中綻放的盛大的煙花,以內宮方向為最盛。雲端之上落星如雨,風吹不散,照亮天宇。
五光十色的花火照亮了仰頭看天的蘇蘅的臉。
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如此璀璨的煙火,對墻外陌生而繁華的街市的期待,朔風裏展展翻飛的金彩縷花與春帖幡勝,終於讓異鄉人蘇蘅在這時感覺到了些微的歸屬感。
作者有話要說: ①:參考宋《浦江吳氏中饋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